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电影《万里归途》已于9月30日全国公映。《万里归途》首次揭秘中国外交官撤侨幕后,这样的题材让许多观众眼前一亮,上映三天已经破4亿票房。影片展现出“真实”的撤侨行动也收获高口碑——猫眼、淘票票评分均达9.6,微博大V推荐度94%,豆瓣也给出7.6分的不俗成绩。
作为影片的拍摄地,东方影都连线电影《万里归途》美术指导李淼,探秘了影片拍摄幕后。
李淼
李淼,电影美术指导、造型指导、概念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00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代表作:《刺杀小说家》《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左耳》《误杀》《嫌疑人X的献身》《独行月球》《万里归途》等。
东方影都:能否为我们推介一下《万里归途》这部影片? 李淼:《万里归途》是一部非常真实的电影,我们创作的核心就是真实,还原真实的撤侨行动,还原真实的撤侨细节,包括战争中残酷的一面,来映衬我们身边普通安宁生活的美好。 所以我们在做这部电影的时候做了很多功课,想给大家一种历经劫难之后的宁静,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且我们这部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枪”,外交官是文职人员,不会使用武器。所以我们看到宗大伟这个角色,他唯一拿枪的时刻就是在“俄罗斯轮盘”游戏里。面对危险,枪不是外交官的武器,智慧、坚韧、努力才是外交官的“武器”。
东方影都:在电影《万里归途》展现出沙漠国家的风貌,在国内完成这样一系列的场景,是不是特别有难度?
李淼:《万里归途》实际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在影都里制作的城市外景,这个城是看不到沙漠的,还有其他的内景,很多内景是在摄影棚里完成的,有沙漠的部分是在宁夏和内蒙交界的地方拍摄的。
我们在影都搭建的“城市”是我们所设想的北非国家的一个首都,搭建了大概有200多米长、80多米宽,总共2万多平方米的外景。这些外景都是需要做地基,打2-3米深的地基,然后再一栋一栋完成建筑,基本上和盖房子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用了比较快捷的方式,这些建筑只有外立面,内部的空间非常少,所以会节约不少时间,但是坚固程度很高,搭建期用了4个多月。
东方影都:在影片的置景里,墙上的枪洞,甚至是墙体的坍塌程度都做了大量的准备,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细节?
李淼:城市里小规模战争的区域我们都是用小口径,步枪也好手枪也好,我们打的孔洞都不是很大,一旦达到了巷战级的,我们就要有一些建筑大块的破损,要考虑到是用什么武器打的。我们会事先分析导演描述的战场损害程度,再去做战损,包括车上的弹孔,墙上的墙皮掉落的程度,都会有相应的调整。我们也搜集了海量的战争资料,根据战争的级别去做参考。
东方影都:有没有用到什么黑科技?
李淼:我们做了一辆火车,是道具崔文良老师做的,这个火车外观看上去是武装列车,火车是内燃机动力,噪音很大,也不稳定,他们就开发了一个平台,使用柴油机发电,通过锂电池存储电能,然后电能驱动电动机让火车可以在铁道上运动,拍摄出来跟火车是一样的,优点是低噪音,速度快,控制灵敏。
东方影都:国内电影美术、置景、道具规格越来越高,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拥抱科技与艺术,尤其是您与杨光光、崔文良老师的合作,能否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黄金组合”?
李淼:我们这个团队的核心有三个人,除了我之外,还有置景杨光光,道具崔文良,我们的公司也在青岛,这个团队合作有10多年,像《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万里归途》都是我们三个人在东方影都完成的。
他们两个人在国内置景和道具这个工种里应该说是一流的,他们有很强的开发能力,这个是很了不起的,他们能够把新的技术从别的行业应用到电影制作里,所以现在电影制作水平比以前要强很多,因为我们吸纳了新技术,来提升电影的制作水准。
比如我们在做《独行月球》的时候用到了大量的3D打印,包括金属雕刻,我们在青岛有一个制作基地,还有一个道具仓库。团队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稳定,技术是有迭代的,需要积累,我们这个团队的稳定给我们带来技术上的沉淀,也让团队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筹备期对我们来讲很重要,因为美术大多数工作都是在筹备期完成的,《刺杀小说家》我们筹备了8个月,《独行月球》也差不多8个月,《万里归途》也有6-7个月。
东方影都:从《刺杀小说家》充满奇幻的“异世界”,到《独行月球》充满想象的“空间站”,再到《万里归途》完全复刻现实场景。您如何看待这种题材上的转变?
李淼:我作为电影工作者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更看重剧本,题材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只能做一种题材的电影,创作视角会非常局限。
我也愿意尝试不同类型的电影,在拍摄《刺杀小说家》的时候,原著小说是一个比较有想象力的故事,我感觉很新鲜,同时路阳导演在古装片很有经验,我也特别期待和他合作,所以就有这样一个契机。拍完《刺杀小说家》以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想法就是要拍科幻片,也就有《独行月球》的合作。
但是真正的挑战是《万里归途》,这个项目让我有几次想打退堂鼓,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好。因为在国内实现一个国外的场景,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把所有细节做足,他不像月球,因为谁都没去过月球,也不像小说家的异世界,有一些可以发挥的东西。
但是《万里归途》不一样,这部电影有很多外籍演员,他们就能给你挑出很多很多的毛病,他们首先就感到不真实,但是比较欣慰的是,我们在做完这个场景后,就有一个外籍演员跟我们的翻译说,他觉得这个场景太像他们的国家了,所以我觉得好像我们这个事做的还可以,能让外国的朋友认可。
东方影都:这次,电影《万里归途》也在青岛流亭机场取景拍摄,机场部分的拍摄对影片效果呈现有怎样的帮助?
李淼:以前也拍过机场,但是这次的机场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只能是正常的机场。对于我们这个片子来说,我们讲的是撤侨,是战火纷飞的国家,整个机场、国家都已经停摆,机场也滞留了大量的难民,因此我们在拍摄最初,打算是找一个空间去改造,但是改造的空间永远不如真实的机场,所以机场这个事就变得可遇而不可求,正好有这个契机,我们就在青岛机场拍摄了这么一组场景。比如机场的航站楼、机场外景、机场跑道、廊桥,我们在廊桥的另一端还搭建了飞机的入口,整个还原的非常真实,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改造,如果不告诉观众的话,可能根本看不出是在青岛流亭机场拍摄的。
东方影都:您在东方影都拍过很多作品,能否谈一下在这里拍摄的感受?
李淼:我在影都完成了三部戏,对这里也很熟悉。影都这边十分方便,在拍完《刺杀小说家》之后我们把整个公司都搬到了青岛。现在有一些大电影的首选,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影都,因为影都有一个整体的配套——摄影棚、外景地、加工车间,同时影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这样对整个拍摄过程来说都更加便捷。
我们有很多同事也在影都附近买房了,都准备做青岛人了。现在拍大戏的时候就像上班,不像以前,一拍都是一年多,有点背井离乡的感觉,非常辛苦。现在有在影都的戏,他们就像上班一样,从隔壁的小区骑着自行车或者步行就到了片场。对我们来说,在东方影都有一个好的创作条件,有顶级的摄影棚,和美国的摄影棚,英国的松林一样。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电影在影都拍摄。
电影《万里归途》班底堪称强大——由凭借《无名之辈》《人潮汹涌》收获超高口碑导演饶晓志执导,延续其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担任监制,有《我不是药神》的美术指导李淼,《八佰》的动作指导傅小杰,《八佰》的造型指导李宙,《流浪地球》特效团队MOREVFX担任后期制作,国内顶级主创团队联袂打造,电影质感值得信赖。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成泰燊、张子贤、陈昊宇主演,王迅、万茜特别主演,李雪健、李晨、王智友情出演。 影片正在热映中,期待大家能走进影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