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评人预言过,“流浪地球”有潜力成为中国故事式的“星球大战”。有人一笑了之,有人将信将疑,有人胸怀憧憬,也有人正在俯身努力着……
大年初一,《流浪地球2》在全国院线隆重上映,与等候在大屏幕前的千万观众如约相见。作为兔年春节档热度极高的重磅影片,也作为完善《流浪地球》故事框架的精彩前传,《流浪地球2》自定档以来就备受瞩目,预售票房突破亿元大关,稳居于第一梯队之列。
在四年前的2019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是中国百年影史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甫一面世就产生了强劲的话题效应,引起了热烈的社会轰动,更是推涨了四年来势头一直有增无减的科幻文化大浪潮。
如果说开宗立派的《流浪地球》是重新定义中国科幻电影的新标杆,那么突破自我的《流浪地球2》就是对这个顶级IP及中国科幻电影综合品质的再提炼再升华。
实际上,一部科幻电影能赢得票房、博得口碑、取得成功绝非易事,所需要的各种达成条件是可遇不可求且十分苛刻的。
首先需要具有坚实广泛的宏观层面基础,也就是需要有一个对科幻领域充满兴趣、对科幻探讨充满热情、对科幻作品充满期待的社会氛围。有目共睹的是,中国的科幻文化这些年来方兴未艾、渐入佳境,如雨后春笋般的中国科幻产品充分利用大好趋势,迅速成长为人们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主流食粮。
其次需要稳定持久地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大视野的科幻文化从业者,进行知识普及、文艺创作、市场开发等必要工作,可喜的是,像王晋康、刘慈欣、郝景芳等科幻人的知名度美誉度大为提升,诸如“三体”“流浪地球”“折叠宇宙”等若干新颖新奇的科幻观点,也已经成为被全民深度接纳并乐于辩议的热门显学。
最后需要电影“造梦人”发挥专业能力,把脑子中的无限想象转化成银幕上的一帧帧画面。毋庸置疑,能完美呈现科幻作品的最高级展示形式与最极致感官享受必然是电影,而大密度聚集的科幻元素也决定了制作此类影片所需要的科技含量一定是相当高的。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世界顶尖的设备与技术,没有理念领先的人才和团队,没有全面丰富成熟的工业化流水线和制作经验,想完成一部高质量的科幻电影是根本不可能的。
作为“流浪地球”系列两部影片的总舵手,导演郭帆始终选择并坚信青岛“东方影都”在国内独一无二的电影工业硬实力与软服务。所以,东方影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两部“流浪地球”影片的摇篮。
《流浪地球2》的第一个花絮或许鲜为人知——这部影片于2021年10月开机,地点是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银沙滩景区,故地重游的导演郭帆当时触景生情颇为感慨地说:“四年前,我们在这里拍摄了《流浪地球》的第一个镜头,复景的时候,我们看到当时拍的石头还在。”
当初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流浪地球》时,郭帆看中的满意的,就是这片位于碧海青山之间的电影工业现代园区所具备的,与国际接轨亦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制作能力。在东方影都全新且一流的技术支持与设备辅助下,郭帆的剧组团队制作了8000余格分镜,30多分钟动态预览,严密详实的拍摄方案与流程,细化到每个镜头的统筹安排等,这些十分工业化标准化的步骤与操作,令《流浪地球》剧组和东方影都实现了双赢式的共同成长。
等郭帆载誉归来,投入到《流浪地球2》的拍摄中时,银沙滩上的石头不曾改变,但东方影都的软硬件配置都已跃上了一个明显高于之前的新台阶,跨进了一个足以引领行业风潮的新境界。
2017年,《流浪地球》在东方影都开机
时隔四年,郭帆导演携《流浪地球2》再次回到影都拍摄
在《流浪地球2》正式开机的四个月前,郭帆的剧组团队就启用了东方影都新添置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这是拍摄《流浪地球》时还没有被引进的一大利器。
焚膏继晷争分夺秒,剧组在开机前夕完成了整部影片的虚拟拍摄工作,开创了国内电影整片进行虚拟拍摄的先河。
而说得通俗一些,其实就是在开机前运用数字技术对影片实际拍摄的整个过程进行一遍全面细致的虚拟化预演,并且可以根据预演效果对不足之处予以有的放矢的调整与修改。
让《流浪地球2》的拍摄如虎添翼的影视虚拟化制作,不仅能兼容动作捕捉、面部捕捉等最前沿的拍摄技术,更是实现了电影制作的剧本可视化与周期性量化,从而显著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
又是“流浪地球”与东方影都的二度携手合作,双方再一次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前进道路上凿通了壁垒、攻克了难关。
正是出于对东方影都的信任与依赖,《流浪地球2》超过90%的戏份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剧组既使用了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17座专业摄影棚,置景面积多达5.8万平方米,又辟用了东方影都户外的山脚空地,置景面积也超过了5万平方米。另外,剧组还租用了东方影都的10个置景车间,用于片中服装道具的制作和布置。
郭帆曾经透露过,《流浪地球2》在东方影都的置景面积超过100个足球场,是《流浪地球》时的十倍。一扩就是十倍,郭帆有信心有决心在东方影都打磨出一部又一部电影精品,而东方影都也回馈给了郭帆这样兢兢业业的中国电影人丰厚的回报,为充满才华充满激情的中国电影人搭起了可以恣意发挥的舞台。
是的,对青岛“东方影都”情有独钟的可远不止导演郭帆一个人,自东方影都背负使命诞生以来的这十年间,这个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都在不断增强的大磁场,让越来越多各个行当的中国电影人万里奔赴慕名而来,聚集起了一股能提升中国电影制作水准,能左右中国电影未来方向的蓬勃力量。
《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在东方影都拍摄现场
东方影都实现弯道超车,突出后发优势的撒手锏,就是及时跟进、深度绑定世界电影工业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高科技和新潮流。东方影都拥有哪些“黑科技”,这个答案在不计其数的新闻报道、自媒体探访、影片宣发的文案里视频中,已经被列举过不知多少次了。
倒是参演了《流浪地球2》的老艺术家李雪健的一番肺腑之语,最能鲜活生动又感人地注解出这种巨大的进步是多么明显、可贵与不易。李雪健在亲眼观看过郭帆的剧组团队在东方影都“我们自己做的”场景和道具后,欣慰又自豪地说:“以前那些国外电影才有的,我们终于也有了!”
所以,东方影都的现实意义,既强调中国电影人等得太久了,也证明中国电影人能够做得到、做得好。
在最高端最先进的技术基础之上,东方影都还摸索尝试着建立起了全链条全要素的影视供应商联盟,在美术置景、道具、特效、水戏、虚拟拍摄等各个环节上,都有至少一支顶级团队的业务支持。像电影圈内闻名的希娜魔夫、三界影业、满天星、宝荣宝衣、末那众合、海好影视、永誉传媒等细分领域的专业头部公司都已入驻了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
因此,在《流浪地球》《独行月球》《刺杀小说家》等影片,在强大计算机的终端芯片中,在布满绿幕的封闭影棚里,各式各样天马行空匪夷所思的奇幻场景得以不差分毫的完美实现。
因此,在《一出好戏》《万里归途》《莫斯科行动》等影片,能“无中生有”地造出五洲四洋任意角落的异域场景,能“以假乱真”地骗过最挑剔的眼睛,做到绝对零瑕疵的还原或模仿。
作为前传的《流浪地球2》已经新鲜上映,那么,可能作为后传的《流浪地球3》还会远吗?倚靠着东方影都这个后盾,导演郭帆构建“流浪地球”宇宙观的野心恐怕远不止于此。
或许,这真的会是一个中国电影版的《星球大战》系列呢?因为在东方影都,没什么有关电影的想法是不能实现的……
文章作者:孟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