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
未来,东方影都还将与国内外顶尖影视科技企业探讨技术合作途径,搭建一站式高科技影视技术服务体系,以数字影棚落地影都为契机,全面深入影视级虚拟制作领域,推进影视剧级虚拍项目不断落户影都。
原文标题:从东方影都看影视工业化如何破题——访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
新华财经济南4月30日电(胡雷剑) 今年是青岛东方影都开业运营五周年。五年来,东方影都以“打造科技影都,助力文化强国”为愿景,以“引领电影工业,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持续锻造自身科技实力,打造完善的影视服务和发展生态,在影视工业化道路上披荆斩棘,勇毅前行。我们对话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听其讲述东方影都高质量发展历程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五年砥砺前行 东方影都实现华丽嬗变
《流浪地球》系列、《独行月球》《万里归途》《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近年来,众多影院热映的大片,“含青量”越来越高。大片的背后,都能找到东方影都的身影。
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报告(2021)》显示,青岛东方影都位次上升明显,进入全国前三。尤其在高科技设施基地方面,东方影都优势明显。
在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看来,如今的“东方影都”已成为“领航电影工业、成就中国大片”的科技之都、创意之都、梦想之都。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东方影都坚持走影视工业化道路,不断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和完善影视产业生态,赢得了众多电影人的认可。2018年正式开业运营以来,东方影都已建设有40个经英国松林认证的国际顶级标准摄影棚、32个多功能置景车间、国内领先10000平米单体摄影棚、水下制作中心、全流程后期制作数字影音中心、国内电影制作顶配场地——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等,众多“硬科技”“黑科技”让青岛的影视制作水平比肩国际。目前,东方影都已累计接待剧组200余个,为中国电影贡献票房超过230多亿元。
⬆️拥有室内恒温水棚和室外水池的水下制作中心
⬆️顶配数字影音中心
孙恒勤认为,电影工业化让影视制作流程标准化、可控性强,更能提高影视产品的质量。正是在电影工业化方向上的努力,让东方影都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影视基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构建影视专属服务和发展生态圈
除配备先进、硬核的设备设施外,东方影都在软服务上也毫不逊色。东方影都为每个剧组都配有24小时服务专员,建立起“剧组不收工,服务不打烊”的工作制度。这样的工作制度受到了包括导演郭帆、道具大师钟剑伟等一众影视人的好评。
“影视这个行业是脆弱的,个别违规行为对行业打击很大。整个电影行业规模也不大,只有600亿左右。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给予这个行业以及坚持创作的影视人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孙恒勤说。
友好的影视发展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最终也让一批业内知名电影人和优秀工作室汇聚到东方影都。目前,东方影都已有宝荣宝衣、永誉传媒、海好影视、希娜魔夫、末那众合、全视角、火焰山、优绩、冠声文化等多家供应商入驻,不出园区就能找到美术置景、道具、特效、水戏、虚拟拍摄等各个制作环节的头部供应商。
孙恒勤说,东方影都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生态,给了电影人实现更多想象空间,因此也吸引了很多知名电影人来这里拍摄。可以说,明年观众能看到什么电影,从今年东方影都有谁在拍电影或星光岛上住了哪些剧组人员上就可以探知一二。
发力影视标准化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影视工业化,不是直观理解的重工业、机械化,而是强调流程、协同与分工。东方影都在影视工业化道路上尝了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下一步,东方影都如何持续发力,深耕影视工业化? 孙恒勤介绍,未来东方影都发展的重点,是打造“两个体系”,包括影视工业化制作和服务标准体系以及一站式高科技影视技术服务体系。 影视工业化制作和服务标准体系,就是围绕影视制作全流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当下国内影视行业发展实际,广泛听取各方建议,建立东方影都影视制作流程规范和服务标准,并推动成为行业标准。 孙恒勤认为,行业标准的缺失,使得影视作品完片担保和金融服务难以实现,电影作品优劣的压力全部压到导演身上,不利于行业发展。推动影视标准化,一定要结合国内实际,不能照搬照抄好莱坞相关电影制作标准。 未来,东方影都还将与国内外顶尖影视科技企业探讨技术合作途径,搭建一站式高科技影视技术服务体系,以数字影棚落地影都为契机,全面深入影视级虚拟制作领域,推进影视剧级虚拍项目不断落户影都。
自2020年以来,新华指数聚焦“文化强国”战略,重点关注影视文化领域,研发编制“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围绕该指数研究,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课题组将对一系列重点影都进行调研专访,生动呈现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