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文En 邮箱登录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影都新闻

影都人物 | 于千万人之中,你是“勘景人”

2021-06-07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会在凌晨4点的连三岛上抓拍日出的一瞬,也会去晚8点后的浮山湾畔记录霓虹,用镜头把一幕幕青岛风情收集起来,推荐给一个个影视剧组,于是,有了电影《一朵小红花》中,易烊千玺、刘浩存在埠西海鲜市场里上演浪漫的“海洋探险”;有了热播剧《巡回检察组》里,于和伟穿越中山路、四方路上房掀瓦追踪线人……这群人的职业隐蔽于影视幕后,鲜见于公开报道,他们叫“勘景人”。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904.jpg

△来源:半岛都市报新闻周刊A08-A11版


五天只待一次日出


“哥,这边雾这么大,今天估计又白跑一趟。”


“没事,来都来了,等等看吧。”


凌晨4点的连三岛海滩上,韩飞和“徒弟”丁泽两人,等待着雾气散去。


“离日出还有半小时,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韩飞急得来回踱步,还是调侃了一下,带了带沉“哥,都第五把了,我快扛不住了。”走得匆忙,丁泽就穿了件T恤出门,后悔低估了海边的冷。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45.jpg

△产业园影视服务部丁泽


韩飞搓了搓脑袋,一脸疲态。连续五天,他和丁泽每天不到4点出门,从西海岸的海军公园到城市阳台再到星海滩、金沙滩,一直到连三岛,这一路奔波,只为一件事——拍日出。


“有了,有了!”当海天相接处出现了一条金色的光线,俩大小伙子乐得像孩子。太阳一点点地往上抬,不一会儿,露出红彤彤的一张圆脸,韩飞沉着地用手机记录着这绝美时刻。


沙滩、礁石、绿树、草地、远处的城市……一个场景集齐所有元素,韩飞心里松了口气,“终于达到导演的要求了!”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50.jpg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藏马山影视外景基地“边陲小镇”场景一角


韩飞和丁泽并非摄影发烧友,而是青岛东方影都的两位外联制片,拍摄日出这一幕,是他们在帮剧组“勘景”,通俗讲就是提前为影视剧的拍摄寻找合适的场景。在复杂的影视制作产业里,勘景是其中一环。


“红树林和藏马山我们一年得去勘景三四十次,之前春夏秋三季景色照片都有,唯独冬天的雪景一直没有,2020年冬季那场大雪总算去那里拍到了,集齐了四季。”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风情,时尚都市的各色地标、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把这些收集到镜头里,就是韩飞等人的日常,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宝,就是一天工作的装备。


韩飞负责的外联制片小组,包括他和谢利斯、丁泽、王昊翀共4人,“剧组来青岛拍摄前会提出符合剧情的场景要求,我们根据要求来做前期勘景。拍照虽然不需要高难度技巧,但是一定要拍完整,同时保证透射出最大的信息量,以便给导演等人足够的想象空间。”


“勘景不仅仅要拍照,我们会看这个场景的周边配套因素,例如场景内或者附近有没有水电供应,进出场景的道路能否允许大厢货通过,有没有方便剧组使用的洗手间,周围是否存在扰民因素、安全隐患,较近的医院在哪里,等等。”根据实地情况,韩飞和团队制定好勘景方案,每个场景都有3至5个备选,给剧组更多的选择,就会增强他们来青拍摄的意向。


“风里雨里,有场景就有我们。”很多时候剧组会有特殊场景需求,在帮《功勋》剧组勘景时,韩飞和丁泽去了小珠山南麓一处废弃多年的防空洞,正是炎热的夏季,山洞被野草遮蔽,“里面会不会有蝙蝠和蛇啊?”丁泽直犯嘀咕。当两人穿过草丛进入山洞,身上被蚊子叮了密密麻麻一片包。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57.jpg

△丁泽在工作中


洞里,一人用手电照着,一人把全景拍下来,拍完素材又测量了洞的直径和高度。回到车里,韩飞感觉腿痒,一看袜子上正贴着一只圆鼓鼓的蜱虫,赶紧把它揪了下来。丁泽的脖子上也起了一大片红疙瘩,“应该是被毒虫咬了,先抹点药看看,不行再说……”想想当时的情况,两人过后很久仍心有余悸。可忙活了一番,剧组觉得洞太小,最终没有采用这个场景。


场景再美、勘查得再细致,也得看与剧情的匹配度,即使开机后也会有改动、替补,到作品播映时才会知道最后采用了多少场景。


二百场景一周搞定


韩飞和丁泽到连三岛上“采集”日出,是为了网剧《人设》来青拍摄做准备。该剧的制片人刘一菱,早在2019年11月就与导演找到韩飞,一起探讨过畅销小说《人设》的改编思路和大纲。


“准备开机时到了2020年冬天,这是个夏季时装戏,这样的话拍摄地点就可能选择厦门、海南。”内心虽然倾向于青岛,但因为季节原因,刘一菱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期间,韩飞和团队给剧组提供了量身打造的场景方案,让她和导演眼前一亮,在综合考量之下,《人设》剧组还是确定来青拍摄。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04.jpg

△韩飞(左一)和丁泽(中)为《人设》剧组复景


身为《人设》的外联制片,协调工作都压在了24岁的丁泽一人身上。“一天30多个电话,嗓子都哑了……”最让丁泽担心的还是有的场地方会难以配合,在最后一次勘景前,每个重点场景他已带着导演、美术指导等人去了三四次,场地方都在等待最终拍摄时间确定。


“到底什么时候能定啊?我们那天还得正常营业呢!”“我们那天恐怕不行,再延后一天可以吗?”……200多个电话之后,5月24日晚上7点,联系好最后一处场景,丁泽感觉大功告成了。这时,一个熟悉的号码出现在手机屏上——


“明天咱能出去吗?”“不行啊,得复景。”“这都多久没见了……”丁泽转念一算,好嘛,快半月没见女友了。


一进组,丁泽的状态就是不着家。眼下网络电影《半狼传说》已经在爱奇艺上线,前6分钟的重头戏是在青岛国际游艇会展中心码头拍摄的。这是疫情期间开机的第一个影视项目,每天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丁泽从前期筹备到杀青一直没回过家,“勘景的时候经常一次次从家门口路过,每次都会忍不住抬头看看楼上的窗户,真想掏出手机给我妈打个电话,让她到窗口,跟她打个招呼,但连这个时间都没有……”


勘景日行三万步


5月25日、26日是《人设》剧组开机前的主创勘景,也叫复景,一般是从几百个场景里选出几十个主场景或者重要戏份的场景,以及存在争议不好抉择的场景,由所有主创人员做最后的敲定。


“不仅确认场景是否符合艺术要求,也是对场景周边配套因素是否存在问题的确认和解决。”剧组从丁泽等人提供的300个景中选定了近200个,两天复景40个,连轴转模式再次开启。


25日7点40分,丁泽与制片人、导演、执行导演、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灯光师、制片统筹等10人从酒店出发,8点与韩飞、谢利斯会合,开始了第一天的复景。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10.jpg

△谢利斯堪景时一路举着手机在拍


丁泽制作的勘景地图人手一份,用红色标记拍摄地点,旁边甚至连剧情里的每一幕都有描述。“日常转场对剧组至关重要,勘景地图让来青拍戏的剧组一目了然,特别实用,节省时间成本就是省钱。”制片人刘一菱称赞,“服务如此细致国内罕见。”


青岛小镇、东方影都产业园、融创公馆……每到一处,丁泽都会与剧组沟通拍摄方案,诸如怎么架设摄像机、怎样陈设道具、布置灯光、保障现场收音以及控制现场车流人流等,都已经为剧组拍摄考虑完毕。“到时可以把帘子放到这个位置”“男主演卫生间洗澡的戏这样拍”……超乎想象,戏中最细节的部分,在勘景阶段就呈现在了导演等人脑海中。虽然不是演员、也并非主创,但是将剧本牢记于心,已是丁泽等人的习惯。


“您好,打扰了,我们是剧组的,来看场地。”当天下午5点,一行人来到西海岸新区双珠路上的一栋写字楼,对方一脸蒙,“没听说啊?”丁泽一惊,“我昨天刚联系过的。”“我们前天才租的房子……”虽然信息不对称,对方还是配合了剧组。


“从备选场景里再联系一处吧。”韩飞建议。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16.jpg

△韩飞与谢利斯在堪景现场


傍晚6点半,20个场景勘毕,韩飞、丁泽、谢利斯相视一笑,打开手机里的步数统计——一万八、两万、一万七,丁泽是当天朋友圈里的第一。


其实这不算啥,“拍《冰糖炖雪梨》时,持续近两个月,当时勘了300多个场景,其中光学校就勘了数十个,每天都要走两三万步,我戴的黑色帽子都晒掉色变成褐色的了。”


晚上6点40分,韩飞和丁泽赶去与剧组开会,复盘一天的场景……


装备里多了胃药


在丁泽忙前忙后的同时,整整一天,谢利斯拿着手机一直在拍照,酒店走廊、展馆的墙面,大场景、小角落通通被她收进镜头。


“我们不仅仅要服务剧组,满足剧组的需求,同时也要保障拍摄场地不受损失,所以很多时候会做预判,哪些场地需要做保护措施,提醒剧组提前准备地毯等物品来保护场地,提醒场地方将易碎或有风险的物品收起来。把一切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想在前面并及时解决。”瓜子脸、乌黑的披肩发,眼前的谢利斯气质柔美,但干活来就变身“女汉子”,参与过十几部影视剧的制作拍摄。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22.jpg

△谢利斯在工作中


“剧组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光鲜,全国各地地奔走,不分昼夜地拍摄。”在一次跟组期间谢利斯来到青岛,被东方影都这个可以媲美好莱坞的工业化电影基地深深吸引,“我是济宁兖州区人,如果能加入顶级团队回家乡工作,不仅能圆梦也能结束漂泊的日子,所以就应聘加入了东方影都。”


“吃饭了吗?要吃好一点。”午饭时间,谢利斯收到了妈妈的微信。妈妈每天都会来信询问,但她一忙就忘记回信,“等想起来的时候可能就到后半夜了,又很怕父母担心我那么晚还没休息,也不敢回复,常常等到第二天再抽时间回信。”


“在剧组工作常常吃饭不规律,有时候刚吃两口一个电话就被叫走了,等再回来的时候饭已经凉透了。外出给剧组找场景的时候,为了赶时间午饭经常都是在路上解决。”于是,三十出头的谢利斯,包里比其他女性多了一样物品——胃药。


这些,谢利斯从没跟父母谈起,怕他们担心,也怕他们会让自己放弃这份工作。


为景“公关”


今年25岁的王昊翀正在负责电影版《斗破苍穹》项目,他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年纪不大,却担任过浙江卫视《演员的诞生》、湖南卫视《我们来了》的节目导演,可谓资历丰厚。也是凭借着积累的经验,面对勘景遇到的突发状况,他几度化险为夷。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29.jpg

△产业园影视服务部王昊翀


在《舍我其谁》剧组时,有一场戏的取景场地在某知名度假区售楼处,如何使用已经谈妥,但在拍摄前一天的下午4点,王昊翀接到售楼处通知,第二天有业主交付活动,场地不能给剧组进行拍摄。


此时,拍摄计划和通告单早已给到了全组近二百人手中,“这个场景拍摄不了,明天还能去哪拍?各部门来得及准备道具和服装吗……”王昊翀立马驱车前往售楼项目,“40公里路程,在心里感觉只是一瞬。”


“售楼处的经理看到我脸色惨白,以为我生病了,还关心地问候我。我只想求他帮忙跟各部门协调一下,看是否可以把交付活动改到其他地方,或者把活动推迟一天?再或者把活动区域缩小,边拍摄边办活动?”一连串的方案拿出来,对方均以购房客户为上而否决。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35.jpg

△丁泽和王昊翀在养殖场勘景


王昊翀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200多人将停工一天,一天就是几十万的经费……他不敢往深里想,返回头与剧组沟通,看次日是否有别的场景戏份可以安排,结果发现可以将第三天拍摄的场景前移一天。


总算看到了希望。原本第三日拍摄的是个旅游景区,王昊翀登门拜访后几番协商,景区顶着多个活动的压力,同意了剧组一天的拍摄。此时已是晚上9点,悬了5个小时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起初的茫然与无措,即使现在想起依然心跳加速。”


三年取景三千处,一城美照十万张


韩飞、丁泽、谢利斯、王昊翀,他们的名字在影视剧片尾一闪而过,没人会注意到。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质,比如善于观察,用镜头记录着这座城市风貌的变化;也有着共同的生活小插曲,比如手机内存不够用,要经常导出照片清理存储空间。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41.jpg


如今,他们在不断充实着青岛影视外景资源库,这是在青岛市文旅局和西海岸影视产业中心的支持下,将青岛东方影都外联小组的勘景资源,以及与东方影都合作过的青岛本地外联多年积累的场景资源集合而成。在韩飞等人参与建立的资源库里,场景可分为政府单位类、公共设施类、地标景区类、商业店铺类,以及海岸风光类、山川河流类、年代场景类、异域风情类等。


“一般剧组来青之前我们会先线上沟通,了解剧组基本场景需求,根据需求在外景资源库中找到符合的场景,整理成PPT,为剧组准备初步的备选场景图片和方案。根据剧组看过PPT后的反馈,再进行实地勘景,补充备选场景,让剧组在拍摄之前就对青岛的场景有个整体印象和初步方向。”


剧组来青后,韩飞的外联制片小组会根据剧组的详细拍摄需求和美术方案,同剧组美术等主创有针对性地再看一遍资源库,选出备选场景,精准寻找,省去了剧组主创到处找景的时间成本。


“在勘景中发现资源库中没有收录的新场景,我们也会及时收录入库,让资源库内容不断丰富。”青岛东方影都三年,他们已积累了3000多个场景、10万余张照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