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开心麻花电影《独行月球》美术指导李淼摘下最佳美术奖的桂冠。
作为美术指导,李淼创作了《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误杀》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影片,而近四年的时间里,他“笔下”的《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万里归途》则都在青岛东方影都摄制。 在金鸡奖颁奖典礼上,组委会评语:《独行月球》的美术设计在科幻元素和喜剧风格中实现很好的融合,通过有生活质感的细节,真实来建构科幻的视觉奇观。场景设计在科技感的基础上呈现复古感,色彩造型、空间构建为影片的叙事和人物塑造提供了扎实的科幻形象。在电影美术创作和操作过程中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探索,特授予最佳美术奖。 回首来时路,《独行月球》的每一步都堪称硬核。2020年,《独行月球》刚刚完成立项,组建了由导演张吃鱼、美术指导李淼、视效总监魏明等为主的主创班底。几位主创均是“科幻迷”,并决定把《独行月球》打造成一部科幻喜剧电影。
为此,美术指导李淼做足了准备工作,光是概念图就画了五六千张。功课从头做起,李淼研究了大量阿波罗探月资料、空间站设计资料,不少都是外文。资料上说月尘会对电子精密仪器产生干扰,所以他设计的月盾基地入口气闭舱带有除尘设备,月球车进入基地室内,需要严格除尘。
尽管“除尘”的细节没有被大量剪入正片,但李淼团队从细节处着手的硬核创作精神可见一斑。
国产科幻片缺乏前人经验,一切从零起步。李淼不禁感叹:“能接触的资料还是太少,书店和网络都很难找到。”“
科影融合,探索中国影视工业发展之路
比如第一版月盾基地内景,足足实验了两个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只得报废重做。电影置景一般用木材搭建,再表面喷漆,但是无论油漆效果多么光亮,棱角仍然偏软,缺乏太空舱的质感。
过去,复杂的电影道具和场景设计,一般会用纸片、木头手工打造微缩模型,与导演讨论。这次几乎所有的场景和载具,都制作了3D打印模型,每次讨论出新方案,都可以迅速打印出新模型。《独行月球》3D打印工作量最大的时候,甚至外包多家3D打印工厂同时作业。《独行月球》可能是国内首次这样大规模运用3D打印的电影团队。
画面中,观众以为是视效的东西,有些其实是工程师制作的真实装置。比如月球车的鸥翼门,按钮按下去,真实可控。还有核弹的灯光系统等,都是机械工程师量身定做。
剧组为此动用了东方影都15个摄影棚,置景量超过4万平方米。
而这些步骤,正是中国电影工业的起步。这仅仅是《独行月球》庞大幕后制作的一隅,幕后创作过程的精彩程度堪比影片本身。
从《刺杀小说家》到《独行月球》,再到《万里归途》,李淼指导四年的时间里,20多个月在东方影都潜心创作,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东方影都的摄影棚使用的淋漓尽致,李淼团队极具冒险精神的创作旅程,也为东方影都留下弥足珍贵的经验财富。 在拍完《刺杀小说家》后,李淼团队也将公司搬到青岛东方影都,他说:“现在有一些大电影的首选,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影都,因为影都有一个整体的配套——摄影棚、外景地、加工车间,同时影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这样对整个拍摄过程来说都更加便捷。” “我们有很多同事也在影都附近买房了,都准备做青岛人了。现在拍大戏的时候就像上班,不像以前,一拍都是一年多,有点背井离乡的感觉,非常辛苦。现在有在影都的戏,他们就像上班一样,从隔壁的小区骑着自行车或者步行就到了片场。对我们来说,在东方影都有一个好的创作条件,有顶级的摄影棚,和美国的摄影棚,英国的松林一样。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电影在影都拍摄。” 电影《独行月球》美术团队 美术指导,概念指导——李淼 美术师——李同 概念设计——常鹭 执行美术——贾义然,高勤超 副美术——郭锦辉,王洋,张朋,章俊丽 概念设计——李帅 场景设计——张兆麒,张士安,张娇 概念画师——林禾茂,郑秋烽 美术助理——陈思成,王钟汉“
4年3部大戏,李淼团队扎根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