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第一部》概念设计之
殷郊法身像
《封神演义》作为一本杂糅了多个神话体系设定的作品,部分设定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强烈的神话体系特色:比如《封神》第一部最终被昆仑快递二人组打包送走的断头殷郊,在第二部便以法身形态华丽归来——正所谓“太子殷郊昆仑续头 续一赠二买卖不愁”。
(法身: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
原著中殷郊的法身是服用了师傅广成子洞中的七颗仙豆变化而成,面如蓝靛发似朱砂,上下獠牙模样凶恶,《太岁武卷雷法》更是直呼其为「地司太岁」,三头六臂几近全裸,唯余豹皮挡住臀部,手持多件兵器可同时进攻多名敌人。但无法再恢复原样,就连鬼魂托梦纣王时也是一副怪物的样子。
由此描写可得,殷郊法身基本特征【蓝皮赤发三头六臂,各持画戟雌雄剑钟印等法器】。(多头多臂的设定其实也是神话体系影响的表现,除去我们常见的八臂哪吒,准提道人甚至二十四首九对胳膊;而封神演义中三头六臂足足有慈航道人、普贤真人、罗宣、吕岳和殷郊五位之多。)
2016年跟随剧组在山西道教寺观进行采风工作时,乌尔善导演就敲定了要以永乐宫壁画作为蓝本创作人物造型。
1
【2016.9~2016.12 末那初期泥塑稿阶段】
在泥塑大型概念设计的初期,我们尝试了很多种三头六臂的展现方式;
有平面绘本中常见的“在主体躯干上直接添加三头六臂”,工作量相对轻松但是表达效果差强人意,肢体运动的有限程度大大限制了法身打斗过程中视效的发挥;
有“从腰椎往上分裂出三个上半身”的,虽然给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但平衡和视觉美观上又大打折扣。
最后两个月经历了十几稿的雕塑形体尝试之后,乌尔善导演敲定了“以主体躯干为基础,上面长出两个半身”的设定。既完美符合了原著的设定描述,又于佛教中众多三头多臂的形象区别开来;而在最终呈现的效果中,六臂各持法器合作旋转格斗也显得更加顺畅丝滑。
而殷郊在二三部中依据剧情的需要,法身像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的雕塑稿做出了三版不同程度的愤怒相法身,在此就先不过多剧透了。
2
【2016.12~2017.2 末那合作涂装阶段】
在我们完成泥塑大型的同期,天何言工作室借鉴了永乐宫壁画中天猷元帅的发型和头冠等装饰细节、以及青龙寺壁画三头六臂明王法相图的分色感揣摩敲定了细节和装饰上的调整;整个过程迭代到了2017年,最终在2月完成了头冠和半身服装的设计和整体涂装。
3
【2017.2~2017.4 法身3D设计阶段】
在经历了从雕塑到涂装几十版的调整后,终于到了大银幕上最终法身表现形式的设计。
由文章初始法身的定义我们可得,法身是区别于肉身的存在,它“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类似于意识投映而成的凝体,既保有一定的物理形态又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如何让大家在大银幕上对这样的设定有相对直接的感受,便成了我们最大的难题。
最终我们舍弃了雕塑本身的实体质感,选择了半透明的虚幻灵体状态;并且基于昆仑派系生态特色的统一性,添加了星宿流动等元素——天地之间法身一现,星宿伴随灵气流走于经络之中——并且“无形而随处现形”,打斗时灵体手臂之间可以穿插而过,毫无物理层面的互相影响。
《封神》第二部将是人神魔道诸多角色的立体化乱斗,从设计到制作展现都是空前拔高的难度;基于传统神话的衍生设定千千万,花开并蒂各表一枝,我们亦愿与同好在这条道路上共同摸索前行。
让我们一起期待太师回朝,兵伐西岐的第二部吧!
本文来源:新浪微博@末那四季
电影《封神第一部》由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世纪长生天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东阳长生天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岛海发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在青岛东方影都置景拍摄。
《封神三部曲》是国内首次采取三部连拍模式进行制作的影片,该片于2018年2月入驻青岛东方影都历史近两年时间拍摄,先后使用9个大型摄影棚进行置景,包括园区最大的10000平米单体摄影棚,同时还在园区临时外景地、藏马山影视城等地搭建了马场、麦田、朝歌城、西岐城等众多场景。导演乌尔善在青岛首映礼时表示,电影中99%的场景都是在青岛拍摄的;主演黄渤戏称,这部电影是标准的青岛“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