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竟然与月亮绕地球的时间有关系,贝壳在古代可以当钱花,海蛎子可以改善墙体……原本看上去平淡无奇的贝壳,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神奇的故事。
5月18日上午,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百人审片室,青岛贝壳博物馆前执行总监李宗剑,用他激情的演讲,为园区员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培训课,从他身上,大家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对工作的热爱,什么是对工作的极致精神。
△青岛贝壳博物馆前执行总监李宗剑
李宗剑这堂名为“小贝壳、大科学“的演讲课,是从贝壳界的活化石——鹦鹉螺开始讲起的。
从鹦鹉螺酒杯被发现从而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到从鹦鹉螺的螺旋线演绎出黄金分割线,乃至进一步发现电影海报或世界著名艺术作品中称之为美的地方,都与鹦鹉螺螺旋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宗剑向大家展示了鹦鹉螺的奇妙之处。此后,李宗剑现场演示,遥隔万里的旋梯螺和车轮螺居然能通过相似的螺旋线完美吻合到一起,合成整体进行旋转,并用小小海螺播放音乐,从而使音乐的视听效果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会场一下子热闹起来,观众不时发出惊叹。
此外,李宗剑还讲述了丝绸之路从东非来的压仓弃物(海蛎子),被福建居民用来改良的建筑冬暖夏凉,这样一个故事再次让大家体会到了造物主的神奇。不仅如此,李宗剑还用五维度来展现讲解的内核,包括价值认同(演绎法)、尊重认同(归纳法)、社交认同(类比法)、安全认同(数字法)、生理认同(五感法),这不光适用于讲解,甚至适用于我们日常的社交。
△青岛贝壳博物馆前执行总监李宗剑
一个小小的贝壳,就能从天文讲到地理,再到自然科学,乃至人生哲学,李宗剑如此渊博的知识,不禁让人好奇:他是学什么专业的?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其实,作为一名80后,李宗剑是青岛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在与贝壳结缘之前,他在北京是一名IT男,与贝壳风马牛不相及。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宗剑认识了贝壳博物馆的老馆长,一番交流之后,他意识到,原来小小的贝壳背后,有着这么大的世界。用李宗剑的话说,“他入迷了!”自此,他开始了自己的跨界之路:从IT界变成了一名讲解员,开启了新的人生之路,一干就是六七年,从一个菜鸟,变成2019年全国科普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凭借讲解当选2020年最美新区人,在新的赛道上取得了成功。
△李宗剑在给学生们讲解
“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心态归零”。为了这次跨界转型,李宗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担任贝壳讲解员以来,他累计讲解1800余场,受众青少年8万余人,七年整理海洋贝壳steam资料近400余万字,策划并出版《小贝壳大世界》《神奇的贝壳》等系列图书,科普受众40余万人。为了研究相关知识,李宗剑经常晚上看书到两点,然后白天再讲四五场,“为了准备这堂课,我今天早上四点才睡的。“李宗剑动情地说,他把每次讲解,都当成自己与观众的最后一次见面机会,”我很珍惜每一场每一分钟站在台上和大家分享知识(的机会)。“既然如此,何不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将最多的知识传播出来呢?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总裁孙恒勤
对于李宗剑的工作精神和人生态度,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总裁孙恒勤用两个英文单词来形容,inspiring和devoted,意即热情投入,在李宗剑身上,这是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孙恒勤透露,有一次在贝壳博物馆,他看到李宗剑讲得浑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那一幕深深打动了他。为此,孙总鼓励员工,一定要有学习精神,”不会不要紧,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关键是不要拒绝学习,不要拒绝进步。“可以说,李宗剑的这堂培训课,不仅有效激发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家的人生态度,都可以起到重塑的作用。